021-66773386
行业研究
当前位置:
“政府平台公司降负转型”系列研究(四 )
来源: | 作者:proae9deb | 发布时间: 2019-11-09 | 1218 次浏览 | 分享到:

政府平台公司融资模式转型之痛


一、平台公司融资现状
  1、债务规模失控 
一些平台公司融资方式普遍缺乏有效监督,容易造成债务规模失控,存在潜在的偿债风险。由于绝大多数融资平台缺乏经营性现金流,存量债务偿还只能靠借新还旧,新建项目的融资任务每年增加,债务累加的复利还很高,如此造成债务余额指数式高速累加,依托地方政府信用隐性担保的平台融资模式危如累卵。

  2、融资成本高企
很多平台达不到通过银行贷款和公开发债等正规方式筹集资金的资信水平,特别是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金融监管政策收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通过非正规渠道融资的借款成本迅速提高,且期限较短。但是,地方自发自还债券利率基本与国债收益率持平。平台模式与地方债券模式都是依托政府信用,最终还款都是依靠财政收入,而融资利率之间的差异在6%以上,甚至高达15%以上,存在系统性的财政风险。
 
3、项目实施效率低
地方融资平台按照政府指令去找金融机构借款,投资与建设一般由行业主管部门组建临时指挥部来负责,普遍存在缺乏同类项目实施经验的硬伤,设计与施工招投标普遍不规范。重建设轻管理,土地与资金资源浪费的现象也非常严重,投资与运营效率很低。实际上,国内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运作已经有接近20年的发展,已经有一批能打通融资、投资、建设、运营的全流程工作的专业投资运营机构,但是在融资平台融资比较方便的背景下,专业投资运营机构获取项目又会遇到各种限制,难以异地拓展业务,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 

二、传统融资模式转型难                           
 

 
1、银行贷款
在一系列“强监管”新政刺激下,之前银行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项目贷款、PPP等方式给平台公司贷款,而现在基本只能做棚改,流贷有些也停了,伪PPP、伪政府购买服务模式被严厉叫停,平台公司原有依靠银行贷款融资模式难转型。

 
2、信托贷款
随着监管部门政策变化,银监局已经停止给城投类平台公司集合类信托备案,虽然单一资金信托能备案,但现实情况下资金渠道寻找难,而现行监管政策不允许信托承接通道业务,虽有部分信托公司仍然给城投类平台公司提供担保,但却不知有多少在排队领罚单。

3、融资租赁 
20142016年,融资租赁大发展,成为城投类平台公司的救命稻草。对于城投,租赁公司既爱又恨,心里是想放,但在目前去杠杆降负债大的监管环境下,却又不能放给没有经营性收入的纯平台,想办法借给医院、学校、景区、公交、自来水、供热等有经营性收入的主体,但实际上大部分最终用款方还是城投公司,融资租赁这个玩法成为曲线救城投。

 
4、发行债券
2017年城投类平台公司企业债、公司债、PPN、中票发行量跟2016年相比有较大规模下降,2018年以来,大部分AA城投PPN询价上限都到8%,价格有些时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不能卖得出去。监管高压态势,对于城投类平台公司资产注入、发债包装、项目回购,都有很多困难。

 
5、债务置换
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预计2018年内完成全部置换,置换完成后仍存续于市场上的城投债理论上都无法直接追溯地方政府偿债责任,到期兑付显著依赖再融资。全国人大通过的3年债务置换即将进入尾声,据业内人士分析,再出台新的债务置换政策可能性较小,意味着全国每年2-3万亿的置换没办法延续,但是城投的债务比3年前还要多,担子比之前还要重。

 
6、地方金交所
市场比较有名气的重庆金交所、天交所、无锡金交所、前海股权交易中心等地方交易所,以前发行过很多类集合信托产品,起点10万,模式跟信托一样,最早也是要三件套(政府、财政和人大),而目前依靠地方金交所发行的信托模式也基本被叫停。

  7、产业基金
20
152016年产业基金模式比较火爆,套路是成立有限合伙,城投公司出20%作为劣后,找银行出资80%作为优先,财政出兜底函,人大出决议纳入财政预算,包装基建项目,类似套路现在已基本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