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66773386
以融资平台为主体推动政府债务化解与可持续发展
来源: | 作者:proae9deb | 发布时间: 2020-02-27 | 9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公共建设资金匮乏,债务压力大,是地方政府在规划发展和项目落地中面临的最大难题。目前来看,许多地方政府存在的首要问题不是债务总量问题,而是短贷长投和刚性兑付问题。对此,要求地方政府转变发展理念,长短期兼顾,以平台为支点、以产业为先导,一手融资、一手发展,在政府、平台、项目三个层面均需要实现自求平衡。

重视并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化解功能。笔者认为,以政府投融资公司(国控、农投、产投等)为主体,能对基建和产业融资产生重大价值(可参考本人发表的经济观察报2018年文《政府投融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平台公司在产业规划、项目策划、融投资、产业引导培育等方面,能为地方化解债务和推动发展上提供巨大的支持。对此,应着力打造融资平台作为地方政府化解债务和支撑发展的主体,从顶层架构、四资注入、项目梳理与导入、产业培育与经营等全方位打造平台公司。紧紧抓住机遇,实施经营性资产、特许经营权注入,实施项目代建、统筹规划项目投融资。以规划、融资、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为目标,创新投融资体制,落地重大项目,化解存量债务。

合理配置、多手段融资,实现资金动态平衡。摒弃过去的单项目融资思路、转向综合统筹,是解决地方存量债务期限结构不合理、刚性兑付等突出问题的有效举措。需要从整体资金统筹入手,提前对整个融资和还款进行动态平衡,构建“资金池”,把财政资金、举债资金、PPP、社会投资等,与项目还款来源、财政还款来源、再融资等进行综合统筹。因此,需要创新整体思路,从构建“项目池”角度启动项目梳理和策划,筛选合适的项目,统筹融资

创新项目投融资模式,优先实现项目级自平衡。过去做棚改、基建等项目,更多是针对单一项目直接融资,还款来源实质是政府财政兜底付费,项目本身无法实现自平衡。创新项目投融资方式,核心是项目梳理和策划,从单一项目融资转向“统筹一体化、收益自平衡”。一是把握政策贷导向,策划片区开发+配套经营性资产、特色产业+城乡融合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土地要素整合等综合体项目;二是关注债贷结合、专项债+资本金、存量转化TOT+BOT等综合融资方式,从单项目自求平衡上升到地方政府的整体区域自平衡。三是重视项目策略性招商,把项目池和资金池统筹联动,筛选、策划优质项目,对接优势资源,有选择落地。

“三个带动”实现产业升级。在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传统的“筑巢引凤”、“腾笼换鸟”、“双招双引”工作面临“僧多粥少”,这就要求各地方在原有产业导入思路上进行大胆创新,招商引资和产业孵化并举,走出去、请进来,从产业、项目、资金的统筹策划开始,引进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并配套资金直接进行落地。坚持“示范带动”、“龙头企业带动”、“融资平台带动”三个带动,一是策划引进创新型项目,打造产业示范新高地;二是针对具体项目制定针对性措施,以链式集群方式落地已成熟的规模性项目;三是关注科技创新,重视引进产学研一体化项目。

债务形成非一日之寒,债务化解更非一日之功,而产业发展更难,更需要定力和魄力。地方政府心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应做长期主义者,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产业升级和存量化解并重,通过发挥平台带动作用,实现三大转变:从单一应急式化债转向计划有序型化债、从单一融资方式转向资金统筹使用和动态平衡、从单纯化债转向地方可持续发展。